中国道教神像由来介绍及传说——太阴娘娘
太阴娘娘就是月亮神,中国民间流传最广泛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月姑、月光菩萨等。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 (资料来源:石工坊雕刻)
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使人产生许多遐想,因此产生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有一天嫦娥偷吃了药 后,升天而去,住在月亮的广寒宫,就成了月神娘娘。 后羿发现嫦娥奔月,御风追赶,误到了太阳,有青乌为伴,尧帝派神射手 后羿去东方除怪,久等未归,一日出游,路上,听到 后羿.嫦娥二人各奔太阳.月亮,尧帝感怀 后羿斩妖除怪的功勳,遂封羿为太阳星君,嫦娥为太阴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嫦娥,或作姮娥、常娥,中国神话人物,为后羿之妻。李商隐有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清代毕元在音韵学上的考据,嫦娥的前身,正是「生月十有二」的常羲。顾颉刚写有《嫦娥故事的演变》。
道教把嫦娥奉为月神,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民间另外供奉一位男性月老。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月老。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月神祈求团圆。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拜月亭》。《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虔诚对月老-倾诉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怀。 清人丁耀亢所著的《续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一对痴男怨女郑玉卿和银瓶私尝禁果后,推开窗户,双双跪倒,对著月亮说:"若两人有一人负心,就死于千刀万剑之下。"有趣的是,有些单相思的男女也要请月神评理,或诉衷肠。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
祭月习俗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鬆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著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连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以及相传人间婚姻由月下老人(月老)"千里姻缘一线牵"的习俗。此外还包括用"月"字取名等文化内容。在古代,有些民族的耕种、收穫活动,常常要在有月亮的夜间进行;
与月有关的风景名胜
有关月亮的名胜风景,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避暑山庄有月色江声殿(康熙根据苏轼前后《赤壁赋》词意题额),以及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等。
在月神神话中,嫦娥窃取的不死药及吴刚砍伐的月桂树"树创随合"的奇异能力,都暗示著一种不死的生命精神。月亮的盈亏晦明迴圈,不仅参与缔造了中国的农曆,也影响了中国哲学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与宁静神秘的智慧品格的追求。
中国古人把自然迴圈当作宇宙规律,并运用于历史。天干地支六十年花甲轮回,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都呈现一种迴圈意识。时间本是一条进化直线,但在中国哲学中被转化为一条迴圈的曲线,阴阳鱼太极图就是明显的体现,这对形成时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稳定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道家思想将自然现象提升到一种人生智慧。杯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已深入人心。
以月喻禅是禅宗哲学的传统,《五灯会元》中法眼和尚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月境与禅境浑然一体,万物混茫物相溶合一,月光让人思索宇宙的永恒存在,从月光里,禅师得到顿悟的启示,在永恒中获得灵魂的超脱和心灵的愉悦。
摘自中国宗教神明<沈平山著作>
了解石工坊雕刻工厂其它各种石雕佛像:
【石雕佛祖】【石雕观音】【石雕菩萨】【石雕弥勒】【石雕罗汉】【石雕护法神将】【石雕道教神像】【石雕小沙弥】
|